• 10金!我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连续三年获佳绩!

    返回 学院新闻


         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3)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会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,天津大学承办。12月3日-6日,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举行。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,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怀进鹏,天津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张工,教育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吴岩等出席相关活动。该项赛事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排序第一的赛事,今年共有来自国内外151个国家和地区、5296所学校的421万个项目、1709万人次报名参赛,其中126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参加总决赛现场赛,423个项目获得金奖。

          上海交通大学共有18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场赛,取得10金8银的好成绩。另有若干银铜奖待官方公布。金奖总数全国排名第4;国际项目金奖总数全国排名第2;是C9高校中唯一、全国高校中唯三的全部赛道都有金奖收获的高校。此次比赛,交大不仅奖牌总数再创历史新高,在红旅公益组和产业命题赛道中也首次实现零的突破,分别夺得1金和2金,圆满实现了本次参赛的预定目标。其中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、密西根学院等学院首次分获金、银奖。此外,由我校推荐并培育的国际项目Waste-to-Value,登上冠军争夺赛的舞台并夺得季军

         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,副校长张兆国,副教务长吴静怡,各机关部处和院系相关领导观摩大赛并亲切慰问我校参赛师生。

     市教委、我校领导慰问参赛师生并合影留念

          冠军争夺赛最后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和下届承办方主题表演。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将由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,上海交通大学和闵行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。

     

    获奖项目

    国内项目

     

    国际项目

     

    上海交通大学金奖项目介绍

    本科生创意组:

    纳智科技——DNA纳米机器人:新一代智能纳米药物载体

    项目简介:

          纳米载体是限制医疗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之一,能够负载着药物到达指定器官,提高药效的同时降低药物的副作用,许多纳米药物,例如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mRNA疫苗,没有纳米载体甚至无法在体内发挥作用。纳智科技团队致力于DNA纳米机器人载体这样一种新型纳米载体的研究与转化,首先将其应用于肾脏,开发了全球首款肾脏靶向的纳米载体,不仅绕开了国外药企对纳米载体的专利封锁,并且在靶向率、生物毒性、结构可控性等方面实现性能超越。未来纳智科技将稳步开展多器官疾病、肿瘤、疫苗等多条管线的研发工作,进而发展全器官靶向平台,助力我国纳米载体的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。

     

    研究生初创组:

    天目智能——储能电站集成式智能热管理模块提供商

    项目简介:

          天目智能全球首创集成式智能热管理MTS系统,在多个层面进行深度革新。创新性地提出新型循环架构,采用多模式智能循环架构,全天时高效运行;采用多零部件集成技术,多腔体一体化成型工艺,大大减小系统泄漏量;基于孤立森林模型的优化控制算法,大幅度提升系统能效;解决了传统热管理系统体积大、效率低、安全性差的问题,延长了储能电站整体寿命。

     

    红旅公益组:

    白袍红心——全球首个全健康指数筑牢新时代乡村医疗“长城”

    项目简介:
          身着白袍、胸怀红心,报效祖国、服务人民。白袍红心—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,三代接力,53年坚守,从赤脚医生到对口帮扶,再到现如今的数智化下乡,致力于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平衡、不充分的困局。团队在新一任团长——王子硕的带领下,以全健康理念为基础,采用新模式、新技术开启数智化下乡,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,打破城乡医疗技术屏障,提升乡村医疗帮扶效益,足迹跨越28个省市、自治区的108个县,累计帮扶人群超100万人次。在未来,白袍红心—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将秉持初心使命,薪火相传,持续致力于乡村振兴和医疗服务工作,利用医疗大数据赋能基层公共卫生,筑牢新时代乡村医疗“长城”,打造中国样板,树立世界标杆。

     

    产业命题:

    航空材料加工零件的有效去毛刺技术

    项目简介:
          航空发动机和航空飞机精密零部件制造水平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。伴随着国产飞机的批产压力,亟需全自动化产线提高其产能及零部件批产一致性加工质量。为解决国内自动化产线针对多构型零件的通用化去毛刺、研磨装备尚无成熟产品的现状,团队首创了自适应柔性主动磁链光整技术。通过主动变刚度磁链能量调控,实现了针对不同零件末端构型的自适应去除作业,实现了去毛刺、研磨、抛光功能一体化创新工艺和装备。中国航发、航空工业等企业应用后评价团队技术为行业首创,对传统精密零件末端精密加工工艺的瓶颈实现了突破!

     

    产业命题:

    工业场景下的机器人智能化触觉研发

    项目简介:

          触觉感知能力是人类能够执行精密的操作任务的关键,而现有的工业机器人却缺乏这种能力,导致微小的装配误差难以感知和控制,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触动科技团队提出了多维感知、顶层决策、硬件集成三位一体的先进智能触控装配整体解决方案,赋予了工业机器人如人手般的力觉、动觉、滑觉等多维度多模态的触觉感知能力,实现了亚毫米级的装配误差感知和矫正。团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,引领智能制造行业的变革,用科研创新触及智能未来,为智能制造行业贡献触觉力量。

     

    国际项目(季军):

    Waste-to-Value: Green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Convert Shell Waste into High-value Chitin Product

    (变废为宝:绿色高效地将贝壳垃圾转化为高价值甲壳素)

    项目简介:

          项目负责人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读美籍博士研究生Dickieson Maxim。Maxim致力于来华调研学习中国绿色发展经验。他敏锐意识到海洋废弃物中的甲壳素用途广泛、经济性高,而现有的甲壳素提取方法存在成本高、纯度低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。为此团队研发出了独家配方试剂用于虾蟹壳脱蛋白处理,以及内置分隔舱的可循环二氧化碳反应釜,在提升产品纯度(最高可达99.3%)的同时,使碳排放降低约86%、生产成本降低约54%。若将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,预计每年可以减排26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